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思政引领力”。思政引领力不仅是立德树人的核心所在,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保证,更是支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力量根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鲜明的导向性,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保证育人质效和政治方向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指向和价值功能,而高校思政引领力则是思想政治工作导向性特征和方向保障功能的实践展开和效用表征。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大会报告,标志着其已成为党和国家立足发展大局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创新的重要方向。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应当努力在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有更大作为、作出新的贡献,敢于并善于运用数智技术、数智资源和数智工具多措并举提升思政引领力。数智时代提升高校思政引领力的实践路径关键在于,以系统观念优化思政引领总体布局,以数智技术推动思政引领模式创新,以数实融合提振思政引领效能提升,着力解决引领布局、引领模式和引领效能的关键性问题。
一、注重全局性谋划,以系统观念优化思政引领总体布局
全局性谋划是从全局考虑问题、谋划思路的思维方式,是在把握事物整体性、结构性的基础上,既充分发挥各部分功能,又力争达到整体功能最优的行动策略。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坚持系统观念是极具穿透力和解释力的理论分析框架。注重全局性谋划,以系统观念优化思政引领总体,就必须注重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有效性,既要按照“机制先行、党委管总、条抓块统”思路,凝聚思政引领工作合力,将多条“平行线”拧成“一股绳”,有效实现顶层谋划、统筹协调、进度把控、总体效果的整体推进与有机统一,还要落实落细分工协作,既注重高位部署的主导作用,做好学校层面重大工作、重要制度的集中统筹,又注重高效落实的协同作用,推动牵头部门做好思想政治各项具体工作“统一接口、统一归口、统一出口”,确保各个环节彼此耦合、相互促进、步调一致,切实做到“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
二、加强前瞻性思考,以数智赋能推动思政引领模式创新
前瞻性思考是基于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与趋势,对其未来进行预测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解释范式。在当今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数智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并深刻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高校作为肩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政引领力是关乎高校育人工作和政治方向的重要表征,借助数智技术独特的技术架构为思政引领力增智赋能,推动思政引领模式在数智时代中的创新变革至关重要。因此,以数智赋能推动思政引领模式创新,加快构建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政工作新格局,应当以“精准思政”为抓手,以智能算法为支撑,构建沉浸式、交互式、体感式为特征的思政引领环境,推动数智化思政引领内容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完善思政引领模式“需—供—授—评”一体化的全流程匹配和全要素衔接的创新机制,实现数智技术与高校思政引领模式创新的最佳融合。
三、实现整体性推进,以数实融合提振思政引领效能
加强整体性推进,必须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整体与部分相联系、制度与实际相契合。以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政引领力提升,是以融合创新为导向,把握育人本质,打造新型育人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实融合是做“增量”而不是换“存量”。一方面,通过数智技术的运用,在思政引领方案的制定中提高适配性和针对性,在工作过程中强化生动性和差异性,在工作评价中提升精准性和科学性,明确以数智化赋能高校思政引领力提升的逻辑和机理;另一方面,通过数智技术与思政引领工作实际效果融合转化、彼此赋能,充分发挥高校思政引领力在价值引领、道德熏陶、言传身教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推动构建线上与线下、传统与现代、现实与虚拟、个体与群体新型融合模式,在优势互补中提升引领水平和育人效果,助力高校提振思政引领效能,着力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富灯网配资-互联网股票配资-配资行情网-炒股配资手机版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